“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,是从心到手的距离”,这句话深刻的揭示了理想与实践的辩证关系,一个人的成功,一件事的成功,只有想法,没有行动,那它真的就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。
催收工作亦是如此,思想宏伟壮观,行动浅尝辄止,那它注定了失败的结局。催收只是泛泛而谈,不愿意亲手实践,那我们离回款成功,也就是世界上最遥远的距离了。
一千位观众,就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,一千个案件,就会有一千个故事,以过来人的角度来看,打一通电话,面谈一次欠款人好像并不难,但招式千千万,我们总会发现,常有套路不对的新人,也有马失前蹄的老催。那么如何才能做到套路环环相扣,招数滴水不漏?吾等认为,催收贵在“走心”,做好催收需要“从心开始”。
金庸的武侠小说里,曾经对武林秘籍的修炼做过这样的描述:某一位奸诈小人,以鸡鸣狗盗之术,窃取到某门派的传世武功秘籍,兴高采烈之际,抓紧照猫画虎,着手练习。N年之后,武功修炼非但未有突破,一招半式终不能融会贯通,愈加练习,反而功力尽损,心智魔障,最终走火入魔,气血攻心,自我毁灭。
是何原因,难道秘籍有假?
原来一代宗师在书写秘籍时,出于保密和传承需要,将本门“心诀”只是口耳相告,代代传承。套路就绘制成册,藏于深山密林,只待有缘的“本门中人"。只有”心诀“与”套路“合二为一,才能修炼真功,非我门之人,怎可让你修炼成功?
催收江湖,何尝不是如此?只会一招半式踏入江湖者,何止千万?但修得正统,强身护体,纵横武林之门派,少之又少……何故如此?原来”套路”易得,“心诀”难求。价值观不对,再多的套路都只是套路……
“把自己干的事情当回事,别人才能把你当回事”,建立正确的催收价值观是催收工作的第一步,敬畏工作,敬畏职业,才能受人敬畏。
行业特性决定着催收是金融的幕后工作者,要面对社会的另一面人群。初入行业的新兵,总会对工作的性质抱有怀疑甚至偏见,行业另类人员的无底线,不计后果的催收方式总在给我们的工作抹上一把黑…
也许我们不能改变环境,但我们可以坚守自己。催收不是无底线的催款要账,也不是和对方你死我活的阶级斗争。化解金融风险,普及社会诚信是行业的使命,帮助那些看的见,看不见的人解决眼前的问题和以后的问题,让他们回归正常,做一个诚信的人,是我们工作的核心。
行业在发展,社会在进步,没有底线的行业另类,终将在历史的长河中灰飞烟灭。敬畏理念,守住底线,是使命更是责任。
催收需要一颗“责任之心”,要对客户负责,对团队负责,对欠款人负责。
行业的工作性质,决定着每一个催收员,每天都要面对各种类型的欠款人,处理各类纷繁复杂的案件情况。忙而不乱,做好每一件小事,认真对待每一个案件是责任心的体现。
各类的投诉,抱怨数据告诉我们,如果在案件操作时,能更认真一点,能更负责一点,能更谨慎一点,也许事情的进展不会那么的糟糕和棘手。
敬畏工作,更要担当负责,擦边球,不当承诺,违规操作,走捷径,越来越多的问题归根溯源都是责任心的问题。人无远虑,必有近忧。血淋淋的过往案例告诉每位江湖人,当我们忘记责任,忘记职业操守,为了短暂的成绩,为了自己的小利益,为了一时的气愤,去违规越线时,最终的苦果还是自己承担。
对案件负责,对团队负责,对客户负责,是岗位的需求,是团队的需求,更是自己做人的需求。
催收需要一颗“热爱之心”,优秀是一种习惯,优秀的人做事总有一种必须要把事做好的内心驱动,干一行,爱一行,做一行,像一行。
只有真正的投入到催收工作中,学会挖掘和建立工作的乐趣,体会到把事情做好的成就感,才是做好工作的前提。工作不是负担,也不是无奈。
当你与对方斗智斗勇,最终完美收官时,当你奇思妙想,终于水落石出时,当你历尽艰辛,最终夺冠庆祝时,当你险境绝杀,最后一刻完成目标时。最终感动你的不是回款金额的大小,也不是技术的娴熟与高超。感动我们自己的是奋斗过程的津津乐道,是峰回路转的心路历程。如果非要给催收找一条捷径的话,挖掘自己的热爱之心,体会催收过程的奇妙与快乐是唯一的捷径。
催收需要一颗“不懈恒心”,做好催收,有三层境界:
第一层是招数关,这时候,我们学话术,学方法,按部就班,一招一式的催收沟通。
第二关是套路关,到此,我们需要把招数进行融会贯通,就地取材,针对不同的人员,变换招数,见招拆招。第三关是心态关,当我们技术的娴熟达到一定阶段后,只有突破自我,理性成熟,才能化茧成蝶,傲视群雄。
每一层境界的闯关路上,与我们日夜相伴的是坚持,是永不放弃的精神。有多少轻言放弃的案件,就有多少闯关路上的失败者。当我们穷尽所能,回款无望时,当我们绞尽脑汁,线索全无时。
也许就是咬牙坚持,永不言弃的精神,最终让案件峰回路转,柳暗花明。每一个经典案件,都是一个催收员不断努力,不断煎熬的心路历程的重现。成功的喜悦,从来只属于那些坚持不懈,永不言弃的“好催”们。
敬畏、承担、热爱、坚持,催收并不难,难在“用心”做事,难在从“心”出发。
文章来源:好催工作室
下一篇:消费金融呼唤银行“正规军”